| 登录 | 收藏

当前位置: 课程教学 > 课程基地 > 文章阅读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课程基地建设介绍

发布人:郎建中   发布时间:2020/05/10    点击:


务实 求真 创新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课程基地建设介绍

继承传统  开拓创新  争创一流

精心打造品牌 彰显基地特色

精心打造 彰显特色

 

 

 

 

一、教研组基本情况介绍

我校物理教研组现有教师27人,其中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6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常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2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3人,武进区学科带头人3人,常州市骨干教师2人,武进区骨干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21人,经过几年的培养和调整,我组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力量强,结构比较合理的队伍。长期以来,我校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校长室和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具有一流素质,创造一流工作,提供一流服务,取得一流业绩,建设一流团队为奋斗目标,以争创省级物理课程基地为平台,通过项目驱动和任务引领,开拓创新,在教师队伍建设、学科竞赛、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及学生社团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充分发挥了教学基地的名师、优质、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二、基地硬件建设

2011年省前中物理课程基地申报成为常州市级课程基地,2012年成为常州市创新人才项目学校。为此我校获得区财政大力支持,近三年共投入建设资金120万。

现已建成了1个普通物理实验室、1DIS实验室、2个国际青年物理学家(IYPT)实验室、1个奥林匹克头脑风暴(OM)实验室、1个创新实验室。

明年将在新建成的学生活动中心建造演示实验体验中心。为申报省级物理课程基地积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关注教师发展,培养学术型名师

建立课程基地,是我校创设新型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提升办学质量,扩大学校对周边辐射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领导驱动,骨干引动,新老促动,整体推动”的研训模式,以科研带动教研,成就教师发展,推动学科基地的建设。

1、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促进教师快速发展

学校要保持高位发展,教师的发展必须放在首位。我校一直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并通过制度保障、平台搭建等方式切实地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不断成长。学校通过制定每个教师三年发展计划,给教师压担子,促进教师成长。让教师理解专业成长之路是阶梯性的,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攀上最高层。而攀上高层需要时刻牢记“发展”二字,更需早做规划,并落实到行动中。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建立在全面而充分的自我分析之上,要有明确的目标做指引,更离不开具体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2.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成效显著

学校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发挥作用。让名师成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其专家引领作用。每年在开学初都举行“名师工程”和“青篮工程”的师徒结对活动。学校还建立五级阶梯评价体制,促进教师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我们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启动了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就是老教师辅导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更迅速地成长,赶上并超过老教师。这一点,我们早几年就着手做了,正因为这样我组青年教师一般35年就能胜任本学科的教学,而且在市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时积极开展组内公开课、青年教师比武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艺。所谓名师工程,就是组织有一定教学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承担教育教学课题,让他们围绕课题开展科学实验,让他们从中得到提高,不断向名师的高峰攀登。

我们组内老师积极要求上进,本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且能分步落实,目前我们组内老师成长迅速,形成了整体力量强,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涌现了一大批教科研成果

    教科研是教育教学重要的生产力,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教科研方面,我校物理组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一批老教师不但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在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我校物理组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学校教科室的号召,全面参与学校的各项课题研究。近年来,由物理组教师领衔的课题有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3个,常州市级课题2,武进区级课题2个。在深入开展各项课题研究中,我们力争把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生产力。

孔建华校长主持的国家级课题《中学教学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与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蔡卫东老师主持的常州市级课题《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中学物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常州市级)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研究型教学的比较与实践》(省级);

耿宜宏、李桂旺老师主持的常州市级课题《数字化技术在中学理科实验教学的应用研究》

蔡卫东、耿宜宏主持的省级课题《中澳物理实验的比较与研究》

李桂旺主持的省级课题《依托JSYPT,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戴静华主持的省级课题《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

陈扣余主持的区级课题《高中物理教学中增强实践环节的研究》

2)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第一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可以先写教学后记、教学感想,然后逐步学写教研论文。教研组还配合学校教科室对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展开评比,对优秀的论文进行表彰。许多老师还积极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近几年来,我校物理组每年有近五十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近五十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在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同时主编、参编多部论著。

3)注重校际间的紧密联系,积极参与省市区的交流、合作与研讨

为进一步把我校物理组建设成一流的教学研究中心、一流的实验教学中心、一流的示范交流中心,积极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营造浓厚的校际合作氛围。孔建华校长作为领衔人成立了常州市物理创新教育名师工作室,搭建与兄弟学校广泛切磋探讨的交流平台,同时健全了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手册制度、例会制度、沙龙制度,促进本校与兄弟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名师工作室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同时构建交流网站,为兄弟学校物理教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孔建华校长曾多次为江苏省物理学会举办的省物理竞赛教练培训班作专题讲座。同时我组物理教师经常积极参加省市区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蔡卫东、李桂旺老师积极参与武进区教研室的课题《中学物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领域》研究,与兄弟学校老师经常交流、合作与研讨,我组周正乔老师去年积极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到武进厚余中学支教,这些交流与合作都充分促进我组和兄弟学校物理老师的和谐发展。

我们物理教研组过程多年的努力已经培养出一批的名特优教师。现有特级教师6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3人,常州市骨干教师3人,武进区学科带头人3人。师资力量雄厚,在当地及至全省有较高的知名度。

集体成果:

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

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

2007年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研组

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

2010年被评为常州市中小学示范教研组

2010年被评为常州市工人先锋号

2011年被评为常州市首届示范教研组

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物理教学优秀基地

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

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工人先锋号

 

加强备课组建设,让每一位教师

1、制定教师三年发展计划,搭建发展平台,五级阶梯评价体制,

2、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引进项目,名师工作室情况,名师工程和青篮工程

3、打造高效课堂,10人获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4、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近几年物理教研组已完成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区级课题1个。现研究过程中有省级课题3个。

5、撰写研究论文

 

四、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校课程基地建设强调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开展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充分挖掘学生的天赋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相结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精、尖人才的苗子,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国际尖端人才,所以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潜力,使得学生意志更强、目标更高、学业更精。为此省前中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1、成立学生社团,提高学生学术素养。

我校市级课程基地《探究创新物理课程基地》已经基本建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优质平台。课程基地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学中做,做中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物理课程基地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的内容和形式,成立了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社团(简称QHYPT”)。

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社团(简称IYPT)。这个社团主要参加以团队对抗为形式的物理竞赛。它以培养参赛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理念,和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国际青年学生科学论文竞赛并称为三大顶级国际中学生物理竞赛。2013年正式成立社团,以高二学生为主,多次去南大和南师大学习和观摩,聘请专家指导。2013年省前中IYPT社团参加第一届江苏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JSYPT)荣获银奖。2013年学校花10多万元建成了两个IYPT实验室,并配制了必备的车床、磨床等操作工具。20142月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CYPT)获得优胜奖;20147月参加第二届江苏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JSYPT),荣获江苏省第二名,获得金奖。20147月,《现代快报》对此进行报道,称省前中赢得了物理世界杯

队长周义杰说:比赛以团队论战的形式展开,对团队合作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们投入了近半年的时间进行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自行设计并搭建器材,开展了一项项巧妙而精密的实验,并做了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为参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队员刘曲洋说,他负责的盆中盆冰箱实验做了半年才成功。一次次的实验、记录,但是结果一直不理想,我这一项实验坚持做了半年。最后的数据终于理想。周义杰也说,实验非常具有挑战性,做实验的时候真的是相当痛苦,实验不会做,理论不会推,数据搞不定,结果难分析——我几乎差点就放弃了。但幸好挺了下来。他接着说:有次和队友想观测环的滑动,想尽了方法却怎么也无法成功。经过长时间的挫折和痛苦,我们终于想出了墨迹追踪的方式并且实验发现可行,那个时候我们的心脏几乎都要跳了出来。

2、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升思维能力。

未来社会需要有领袖气质的高层次人才,我们要帮助优秀学生提升思维和能力,培育他们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独立性和批判性。负责竞赛工作的蔡卫东副校长对学科竞赛有自己见解。学科竞赛已经成为省前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个大舞台。近5年来,学校参加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获江苏赛区一等奖的100多人次,一些学生当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提前录取。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虽然少了许多任意支配的时间,但我的兴趣爱好得到了自由发展,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曾获物理、数学两个奥赛一等奖的翁兆洋同学深有感触。

2013年常州市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前中参加了机器人创意设计、九连环、科技达人秀、魔方、吸管结构、纸牌承重等6个项目的比赛,其中九连环和纸牌承重项目荣获一等奖,徐琦荣获科技达人奖。今年1014日省前中组队参加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获得了华东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3、推进研究性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省前中领导非常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让每位学生提前接触科研,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性学习不是以教材为载体,而是以问题为载体,随着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组织解决来展开学习,这种做法对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对学生初步培训后,由学生自愿组成若干个研究小组,一般是3——5人,按照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然后指导他们从资料室、图书馆、因特网等渠道广泛收集材料,分析研究材料,提出观点,最后撰写“学术研究论文”。通过项目驱动和任务引领,利用校本选修课、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间和节假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导师制的形式,完成研究性课程的学习。从学生选择的研究性课题来看,学生研究的面很广,论文的题目也丰富多彩。由蔡卫东、张洲老师指导,施亚栋等同学撰写的研究文章《铁的生锈》,沈金、翁晓刚等撰写的研究文章《城乡居民对噪声污染情况反映的对比分析》在高中选修教材《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一书上作为案例发表。

 

 

2.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研究能力

3

2、研究性学习

3、奥林匹克物理竞赛

4、校本选修

5

 

五、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其核心在于推进学校课程变革。人才的多样性需要课程的选择性, 学生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提升需要课程现代性与学生个性化知识结合, 数字时代到来让课程的数字化变成必需, 创新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学校课程突出对学生潜能的认识与开发,因此,我校Qhypt项目主要以基础课程与发展课程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为主线,以网络为平台,构建具有高选择性、现代性、探究性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

 

2、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省内一流大学结成友好学校,聘请南京大学物理系的王思慧教授、周进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刘炳升教授为专家顾问,定期到校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导,推动学生,尤其是拔尖学生的快速成长。

3、聘请南京大学的参加过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并获得过奖项的同学到我校现场进行指导。同时定期派出学生到南京大学观摩NYPT,增进学生与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发展友谊,为未来学者间的合作架设桥梁。

 

1、校本课程

《趣味物理实验》、《科学思维方法》、《科技前沿》、《IYPT实验指导》《普通物理先修课程》等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

2、研究性学习

 

六、成绩总结

 

 

七、展望未来

物理课程基地的建设和应用,将有效激发师生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建立物理基地,将物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直观的实物模型,尤其是物理中的难点、重点知识,通过模型或实验,直观再现,从而达到“虚”、“实”结合的效果。

我校物理课程基地的建设,遵循“科学、高效、实用”的原则,“不摆设,不浪费,不落伍”。力求物理课程基地能够更好、更方便地为师生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

 

 

 

建设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社团,提高学生学术素养

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简称IYPT)是一项以团队对抗为形式的物理竞赛,它以培养参赛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理念,和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国际青年学生科学论文竞赛并称为三大顶级国际中学生物理竞赛。

我校高度关注这项活动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积极意义,2012年起利用校本研究性学习课开设IYPT研究活动,2013年正式成立社团,目前我校青年物理学家社团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组织机构,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与时间。2013年我校组队参加第一届JSYPT比赛并荣获银奖;2013年下学期我校花10多万元建成了两个IYPT实验室。20142月组队参加第二届CYPT全国赛,获得优胜奖;20147月组队参加第二届江苏省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战胜南京外国语队,荣获金奖,名列江苏省第二名。这在南京引起了强烈反响,《现代快报》对此进行报道,称省前中赢得了物理世界杯20141014我校李钰涛等3名同学代表江苏参加“2014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复赛上海赛区比赛,荣获高中组第一名,11月将赴北京参加全国决赛。

 

成功申报江苏省课程基地——“环境生命课程基地,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优质平台,把做中学、学中做引进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重点建设学生社团。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社团(简称IYPT)组建两年就获得江苏省第二届JSYPT比赛第二名,荣获金奖。

 

奥赛

课外活动

研究性学习

 

建设学生社团培养创新能力

——我校青年物理学家社团取得优异成绩

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简称IYPT)是一项以团队对抗为形式的物理竞赛,它以培养参赛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理念,和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国际青年学生科学论文竞赛并称为三大顶级国际中学生物理竞赛。

我校国际青年物理家社团成立两年多来取得了优异成绩,2013年我校首次组队参加第一届江苏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JSYPT)荣获银奖;20147月组队参加第二届江苏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我校代表队战胜南京外国语队荣获金奖,名列全省第二名;最近又传来喜讯:我校由李钰涛、陈征、姚晓辉三人组成的省前中新园队代表江苏参加在上海科技馆举行的“2014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为大赛复赛,荣获上海赛区高中组第一名(全国共五个赛区,每个赛区出线2队)。11月将赴北京参加全国决赛。

 

社团IYPT

IYPT由大学组织实施、中学生参与,是一项开放性的比赛,参赛选手以团队合作的形式( 一般五人为一队) ,围绕解决给定的开放性实际物理问题的基本知识、理论分析、实验方案、结果讨论等进行辩论性比赛,深具科学教育价值。竞赛摆脱应试教育的樊篱,它以培养参赛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体现了知识学习与探索实践相结合,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学术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相结合,个人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理念。为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我校将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的内容和形式开展“QHYPT”的项目研究。

 

教学组织

通过项目驱动和任务引领,利用校本选修课、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间和节假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导师制的形式,完成Qhypt课程的学习。

具体来说,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将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学习内容,并推进部分发展课程的学习。具体实施如下:国标课程按国标课程计划实施,实验基础18学时,科技前沿18学时,科学思维方法36学时,普通物理先修课程36学时。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可适当安排实施IYPT初级课程。

预期绩效

1、通过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创建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展现,部分学生在NYPT中崭露头角,并进入CUPT或在CUPT中获奖,并代表国家队参加IYPT,或在IYPT中获奖。

2、通过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创建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提升全校及全省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

3、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和课程文化,形成一套贴近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的机制,以此指导和推动学校课程建设与发展工作。

4、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平台、新模式和新机制,为本省及周边地区的学校提供样本和实践经验,发挥我校显著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高中教育高质量、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OM社团

物理探究社团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

常州市探究创新物理课程基地

常州市创新人才项目学校

我校已成功申报常州市探究·创新物理课程基地和常州市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11年我校成功申报常州市探究·创新物理课程基地后, 2012年又成功入选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是高中物理(创新实验)项目。该项目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的内容和形式开展“QHYPT”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的研究,在高中物理教育中开展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旨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科学志趣逐步聚焦,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以研究能力为核心的学术素养,为其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提升全校及全省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和课程文化,形成一套贴近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的机制,以此指导和推动学校课程建设与发展工作。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平台、新模式和新机制,为本省及周边地区的学校提供样本和实践经验,发挥我校显著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高中教育高质量、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集体成果:

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

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

2007年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研组

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

2010年被评为常州市中小学示范教研组

2010年被评为常州市工人先锋号

2011年被评为常州市首届示范教研组

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物理教学优秀基地

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

争创目标:

具有一流素质

创造一流工作

提供一流服务

取得一流业绩

建设一流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