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收藏

当前位置: 课程教学 > 课程建设 > 文章阅读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课程建设规划

发布人:郎建中   发布时间:2020/05/10    点击: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课程建设规划

 

一、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

         1. 整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和高考综合改革的要求,整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改革,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景德闳识校训为核心,将“可爱、可信、可为”育人目标的九大素养表现(即,可爱——身心健康、志趣高雅、人格健全;可信——诚实守信、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可为——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实践创新)落实到八大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跨领域)中,构建出学校课程图谱,如图1

111.jpg

1. 学校课程图谱

以学习领域为单位,包括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形成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大系列,根据“学科内整合、领域内融合、跨领域综合”建设思路,分别设置学科内课程、领域内课程和跨领域课程。

1. 学习领域的课程框架


****学习领域

学科内课程

领域内课程

跨领域课程

必修系列




选择性必修系列




选修系列




         2. 建立选科选课与走班制度

必修课程系列以行政班教学为主,兼有语、数、英等学科的分层选课走班教学;选择性必修系列以模块化教学为主,兼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选科走班教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的必修选学课程也实行走班教学;选修课程系列以走班制教学为主;网络课程的学习由学生自由选择,对线下走班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实行网上选课制度,由教务管理系统完成。对课时和容量进行统筹安排,以学习领域为统整,各学科中心负责,系统规划学校的课程资源建设。

         3. 实施素养导向下的新教学

         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落实《深化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实施素养导向下的新教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评一致性”改革。开展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倡导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构建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建立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范式。根据学业质量标准,研究测评技术发展,加强教师命题能力建设。

         4. 探索书院育人新模式

建设景德书院,尝试书院育人的新模式。让一部分师生能够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内,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与环境互动的机制。整合课程基地和图书馆资源,形成丰富的学习资源。建设工作坊,深度衔接高中与大学,增强课程与教学的学术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选择性,为能够上一流大学的学生做好接受高等教育的准备。根据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增强学习情景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实行基于综合性任务和真实性问题的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创造新价值、勇于担责任以及学会破难题。

         5. 建立“学分+绩点”的学业质量评价制度。

学业质量评价采用学分绩点制,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学生学业质量的总体评价。

学分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完成相应课时并考试(考核)合格,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

绩点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科重大考试中的表现,过程中的表现占20%,学科重大考试中的表现占80%。每学期评价1次,评价结果运用于各类优秀学生的评选项目。

二、创建一流学科中心项目

1. 建设目标

以学科中心的高品质推动学校高品质建设。利用课程基地平台,整合资源、课程、师资等要素,突出实践创新、融合创新,打造六大学科中心,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卓越教师成长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2. 建设内容

         1)全面规划六大学科中心,构建一流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六大中心主要是指语文中心(对应语言与文学领域)、数学中心(对应数学领域)、外语中心(对应语言与文学领域)、科技中心(对应科学领域、技术领域)、社会中心(对应人文与社会领域)、体艺中心(对应体育与健康领域、艺术领域)。

一流学科中心的建设内容是:落实学科德育,树立学科育人思想;落实课程建设,加强课程资源建设;落实课堂教学,完成课外活动指导;落实梯队建设,建设教师发展机制;落实学业指导,关注特长学生培养。

         2)重点建设一流的科技中心,打造具有示范性的优势学科

通过科技中心建设,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潜质的“三可”卓越青年。通过科技中心建设,实现科学德育渗透,建设科学与技术领域课程,改革理科教学范式,促进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中心建设,引领本地区乃至全省相关学科的发展。

主要思路是“三创三合”。“三创”指的是创新、创造、创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实践能力以及面向未来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三合”:跨学段整合、跨学科融合、跨领域综合。

具体建设内容是:培育核心素养,成为省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田”;促进专业成长,成为省科学名师发展的“加油站”;实践课程创新,成为省科学课改实验的“孵化器”;共建共享共赢,成为省科学教学辐射的“资源库”。

         3)推广学科中心建设经验,推进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

学科中心的创建,实行分步实施、分类指导、以评促建的原则。学科中心的建设不是简单的改名,要通过科技中心的示范引领和经验辐射,规划好各中心的创建目标,在三年创建过程中,对照目标进行过程性评价,以评促建,成功一个,才命名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