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收藏

当前位置: 课程教学 > 前瞻项目 > 文章阅读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成果简介

发布人:陈国祥   发布时间:2020/05/10    点击:


       本项目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通过课堂教学的目标研究、评价设计和有效课堂实践,提升教学、学习和评价的匹配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实现学科教育方式的转变。

    1.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一致性”模型。

1.jpg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把“学”放在顶端,作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维度。围绕着目标,教、学、评形成相互对应关系,构成了“教-学-评一致性”的逻辑结构,在实践过程中,要体现以学为中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路,教、评都在通过目标为学提供支持与服务,其中“教→目标→学”是课堂教学的明线,而“评→目标→学”是课堂暗线。

       2.重视学生主体性,改进目标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建构“知识点-能力项-水平级”的认知严谨性体系,形成清晰的目标。

       知识点: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考试评价要求,各领域制定课程纲要,具体到单元或主题,梳理编目形成知识点。

       能力项:参考布卢姆目标分类法,梳理学科的技能与方法,形成不同层级的能力要求。

       水平级:根据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参考韦伯的知识深度(DOK)理论,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复杂性程度及其表现,区分出不同的水平级。

2.jpg

   3.依据清晰的教学目标,开展创新型教学设计,实践“教→目标→学”明线路径,从而达成“学-教一致性”。

   创新型的教学设计包括:(1)整合内容,开展单元设计;(2)评价先行,开展逆向设计;(3)倡导真实,研究情境设计;(4)先学后教,翻转过程设计。

   4.依据清晰的评价目标,为学而评,形成评价连续统,实践“评→目标→学”暗线路径,从而达成“学-评一致性”一致性。

    评价连续统主要包括:对理解的检查(如口头提问、观察、对话)、传统随堂测验、开放式问答题以及表现性任务与项目等。具体操作方式有(1)关注理解六侧面,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2)及时跟进,开展表现性评价;(3)引入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展个性化作业评价。

5.依据清晰的目标,教师整合课堂明暗两条线,构建一致性课堂范式与评价量表,从而达成“教-评一致性”。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