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收藏

当前位置: 课程教学 > 信息化 > 文章阅读

常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应用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发布人:陈国祥   发布时间:2019/12/19    点击:


常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应用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2019年7月,学校成功入选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围绕高品质高中建设,学校在全面育人体系、八大领域课程、六大学科中心、景德书院、智慧校园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与系统建设。

一、组建信息服务中心,厘清装备管理体系

学校装备管理分工合理,信息服务中心统筹学校装备管理工作,负责信息化馆室和设备、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课程基地)、图书馆(包括教师资料室)、文印扫描室的管理工作。课程发展中心负责开足开齐相关课程,组织安排学科老师开展装备管理和应用工作,负责艺体、史地、数学、社会等学科教室和装备的管理工作。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学校的装备空间规划和项目预算,做好设备的招标、采购等工作,负责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和检查工作。

二、规划三大学习空间,建设多种学习场景

       学校高品质示范高中规划中明确提出“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三大学习空间”的目标。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指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三大学习空间是指正式学习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具体规划内容如下:

 

       正式学习空间:所有45个行政班教室都安装希沃教学一体机,实现无线网络的教室覆盖。两个省级课程基地(创新实验室)已经全面建设,设施一流。图书馆(包括国文馆和外文馆)已经建设,具有浓郁的跨文化特点。艺体馆已经全面整新,艺术和体育方面的学科教室已经建成。新建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已经建设。

       非正式学习空间:建成校门口和主要场所的校园信息发布系统。各会议场所的电子屏、学校大厅和室外有大屏显示系统、食堂的电视机等都要与学校的信息发布系统进行对接。升级一卡通系统。学校的食堂、宿舍、门卫和办公室等场所,都采用一卡通系统进行管理,尝试人脸识别,对学生的饮食、住宿、出入等情况进行全面位管理。

       网络学习空间:学校通过使用文件库、网络课程(暑期)、智学网、极课大数据、物理SPOC平台等,实现了部分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初步形成智能教室场景、大数据管理场景、远程自主学习场景和基地场所场景等四大场景的学习。

三、规范装备管理要求,拓展馆室服务功能

       以争创高品质示范高中为契机,学校以“大装备”的观念重新界定装备服务的内涵与要求,在加强对装备管理的常态化和规范性前提下,不断拓展馆室服务功能,创新装备应用的新方式。

       1.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与拓展功能

学校实验室(包括课程基地)建设达到省装备一类标准有关要求。每年安排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考虑到一些实验用材的特殊性,每年定额5000元由学科老师或实验员随时采购。重视危险品管理方面,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均严格按照《危险药品管理规范》执行。学期初按照新课标制定实验教学安排表,并严格执行。积极承办区市级实验课题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大力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平台。

       2.图书馆的规范管理与拓展功能

       2018年建设新馆,图书馆硬件建设全部达到省装备一类标准要求,专门开设国文馆、外文馆,设有学生演讲报告区,方便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将图书馆功能与中外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相结合,使图书馆不仅成为了我校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基地,还成为对外展示我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窗口。提高教师资料室的功能与服务,专门开设有名师活动室,营造温馨的氛围。建设“三新”教学资源库,为新课程、新教学和新高考积累校本资源。

       3.计算机网络教室和网络中心的规范管理与拓展功能

       学校信息化建设和配备符合省装备一类标准的相关要求。2018年投入经费150万,满足教学和管理需要的校园管理办公系统,使用多种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方法的变革和教学形式的改变,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师生评价、教育科研等,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4.音体美等专用教室的规范管理与拓展功能

       将体育馆改造为艺体楼,融入了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和学生社团活动场所,为具有艺术特长生提供了单独练习空间。建有学生书画长廊,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学校还改造了心理活动室,建设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为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四、装备应用引领改革,构建全面育人体系

       1.课程基地促进学校学科中心和领域课程的建设

我校建设两个省级课程基地。学校优化课程基地“物态”平台,物理课程基地以“一网一廊三中心”(SPOC课程网、科学长廊和演示实验中心、IYPT实验中心和创客空间),生物课程基地以“一馆一园六室”(动物博物馆、校园植物园和微生物实验室、数码显微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室、PCR分子实验室、微生物发酵实验室、基础实验室),做好生物课程基地和动物博物馆的搬迁、调整工作。积极申报跨文化课程基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建设国文馆、国学苑和外文馆等场馆,重构教学场域,变革学习方式。

课程基地促进学科中心建设新思路。根据学校高品质建设规划,学校利用课程基地平台,整合资源、课程、师资等要素,突出实践创新,融合创新,打造六大学科中心,以学科中心的高品质推动学校高品质建设。

 

基于学科中心,落实领域课程,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建立“学科内整合、领域内融合、跨领域综合”,落实本领域、本学科的课程建设。各学科要进行学科内的课程建设与统整,按照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系列,实施国家课程,丰富校本课程,形成衔接、补偿、提优、分层等课程。以课程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强调装备常态化应用,促进学科教学范式转型

学校在学科装备常态化应用上做到五个常态化:①终端使用上的常态化。②资源利用上的常态化。③精准教学上的常态化。④教学方式上的常态化。⑤教学观念上的常态化。在学科特色应用上,以应用范式为目标,积极开展实践。语文学科抓住鉴赏点评交互化、表达分享富媒体化、阅读资源库量化等特点。数学学科利用学科工具,展示思维建模过程。英语学科实现作文批阅自动化、听说读写情境化等应用。科学领域借助DIS技术、VR/AR技术等可视化技术,实现实验过程数字化、微观结构可视化。社会领域借助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来表达。体育与健康领域准备借助手持技术、穿戴技术,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和运动监测。艺术领域正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创造,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3.装备应用促进学校管理方式变革

为促进装备应用,实施智慧管理,学校一方面依托国家和省级管理平台,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类管理系统多达60多个。另一方面,以教务管理为核心,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教学管理平台,目前已经实现智能辅助排课、高中发展指导、智能阅卷、综合素质评价等。学校还建设智慧食堂和智慧宿舍,所有食堂点餐采用人脸识别,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用餐服务。宿舍全面采用物联网技术,洗澡、门禁、安防等全面实现智能化管理。

       4.装备应用促进了师生发展和素养提升

       在学生发展方面,学校每年组织编程、多媒体作品比赛、机器人等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2019年与与常州贝叶斯公司合作,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参加2018年常州市科技创新大赛,有10人次获奖。参加2018年“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共有11人次获奖。张家晨同中学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最高奖——培源奖,学校IYPT社团获得澳门国际赛的一等奖。

       在教师发展方面,2017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魏恒建老师获得部级优课,王丙芳、郑霞两位老师获得省级优课。2018年,吴秋波、朱晓影、孙丽平、党强强、吕云海等老师参加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评比获得一、二等奖。2018年,吴秋波、孙丽平获得常州市信息化教学能手称号,吕云海、王盈慧获得武进区信息化教学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