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收藏

当前位置: 课程教学 > 信息化 > 文章阅读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建设

发布人:陈国祥   发布时间:2023/06/30    点击: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建设

江苏省陈国祥网络名师工作室

拟解决问题

根据新课标中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拟以学科大概念作为工作室的指导思想,通过开展课程资源,促进新课程新教材的深入实施。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程与评价脱节严重。新课程、新教材与高考综合改革出现严重脱节现象,“教的不考,考的不教”。

2.学科育人重视不够。只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关注较少,特别是在渗透学科观念方面。

3.学科体系杂乱不清。必修、选择性必修都没有形成体系,没有体现学习进阶。缺少了学科逻辑与体系的地理,成了学生心目中的“玄学”。

二、推进过程

1.整体架构了工作室的研究框架和思路

image.png 

2.尝试提出高中地理学科的10个大概念

主题

大概念

空间思维
(认知基础)

大概念1 只有身心经历某个地方空间,才会形成地方情感

大概念2 运用地图、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空间手段,才能准确表达空间思维

大概念3 宇宙空间环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深深影响着地球系统

地球系统
(自然地理)

大概念4 五大圈层的物质组成、能量运动和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地球表层系统

大概念5 自然环境深深影响着人类活动

社会发展
(人文地理)

大概念6 人口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大概念7 人类的居住、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活动具有空间结构。

大概念8 人类需要适应与改造着自然环境

区域协调(区域地理)

大概念9 区域是一种方法

大概念10 从区内协调和区际合作角度寻求区域发展的路径

 

 

3.通过大概念,按课、单元、节、知能点对国家课程内容进行统整研究

image.png 

image.png 

4.编制课程纲要,促进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

课程纲要案例

1.课程目标

课程性质及所属学习领域(打√)

    人文与社会    学习领域学科内课程领域内课程跨领域课程必修系列   选择性必修系列√  选修系列   

开设目的:选择性教学是一种针对不同学科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不同的基础而开展的一种教学.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受地理课程目标,地理课程实施,地理课程评价,学生要求与兴趣,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许多的调整与变化。自然地理基础补充了许多必修内容没有的知识,更强调对现象背后的成因的探索,也为之后区域部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以地理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开展调查研究;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的审美情趣,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适用年级:高二

适用对象:高二全体地理选修学科学生

设计者:朱晓影

2.课程内容

包括单元(章)、节等内容清单

单元序号单元内容(大概念)节序号节内容所需课时第一单元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第一节等高线地形图2第二节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2第二单元经纬网与地图第一节经纬网及其应用2第二节地图三要素2第三单元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一节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4第二节昼夜交替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2第三节时间计算2第四节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4第五节昼夜长短变化及计算4第六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计算4第七节四季和五带1第八节太阳视运动的变化规律1第四单元地表形态与地质作用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2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2第四节其他地貌2第五单元大气环流系统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含大气垂直分层)2第二节热力环流2第三节天气要素2第四节天气系统——锋面系统4第五节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4第六节气压带风带4第七节季风环流4第八节气候类型4第九节气候应用4第六单元水体运动第一节陆地水体及相互补给关系2第二节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2第七单元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2第二节土壤2第八单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2第二节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体现2第三节陆地地域分异规律2第四节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第五节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2第九单元自然灾害及防治措施第一节气象灾害2第二节地质灾害2

进度安排略)

3.学与教方式(课程实施)

包括学与教的目标确立、学与教的过程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开展学习指导、所需学与教的资源等。倡导下列新型学与教的方式:

教的方式,如大单元设计、逆向设计、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基于项目(或问题)设计(PBL)等。

学的方式,如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场景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深度学习等。

4.课程评价

包括课堂反馈、作业、练习、单元检测、重大考试等,形成评价连续统。

根据《省前中学业质量评价方案》,确定本课程的评价方法:

过程性评价:据学生表现,分为课堂表现、自主学习、作业情况和单元检测四个方面。

课堂表现占5分,由任课老师根据课堂表现决定分值

自主学习占5分,同学互评得出

作业情况占5分,由任课老师及作业管理系统得出

单元检测占5分,根据单元检测或者平时考试成绩

˙终结性评价:根据学生在重大考试的表现:

期中考试40%,根据考试成绩可进行这算。

期末考试40%,根据考试原始成绩进行这算。

2022届高地理组

2020年8月30

 

5.编制讲义,形成大概念下的课程内容统整。

目前已经编制二十个单元的讲义,整合了所有高中地理复习的相关内容。清单如下:

第二单元  宇宙环境 2

1节 天体和天体系统 7

2节 太阳和太阳系 11

3节 地球、月球和地月系 16

4节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1

5节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32

6节 太阳的视运动 46

7节 我国空间科学的成就 56

第三单元  气候系统 2

1 大气圈层 6

2 热量平衡与温度场 10

3 水汽变化 43

4 大气运动 56

5 天气系统 94

6 气候系统与气候类型 133

7 气象灾害 165

8 农业气象 178

9 城市气候 199

10 大气环境保护 208

11  气候变化与减缓适应 220

第四单元  水文系统 2

1节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5

2节 河流 14

3节 地下水 58

4节 湖泊与沼泽 69

5节 “三水”统筹 90

6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109

7节 海岸地貌 122

8节 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 132

第五单元  地质构造与地貌系统 2

1节 岩石圈 5

2节 地质构造 21

3节 板块构造运动 49

4节 矿产资源与矿业安全 62

5节 地震与地质灾害 68

6节 地貌系统 79

7节 风化作用与坡地地貌 85

8节 河流地貌 93

9节 冰川与冻土地貌 117

10节 风成地貌与荒漠化防治 143

11节 黄土地貌与土壤侵蚀治理 155

12节 喀斯特地貌与石漠化防治 167

第六单元  生态系统 2

1节 环境与生物个体 6

2节 种群 42

3节 群落与植被 53

4节 生态系统 103

5节 景观生态 144

6节 区域生态 157

7节 全球生态 177

第七单元  土壤系统 2

1节 土壤系统 5

2节 土壤发育过程 36

3节 土壤类型 55

4节 土地及其类型 101

5节 土地退化与防治 112

第八单元  地球表层系统 2

1节 地球表层系统 6

2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化过程 27

3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格局 43

4节 综合自然区划 99

6.积极地理学科资源,形成学科课程资源库。

image.png 

分类有序的学科课程资源目录

image.png 

分类有序的国家政策文件资源目录

三、阶段成果

1.形成高中地理十大概念,形成高中阶段系列7个课程纲要

2.开设了工作活动和公开课活动(五节)

20210520-指导新疆尼勒克高中郭静老师获得州赛课一等奖。

20220430-组织工作室活动,刘磊老师开设《垂直带性》的网络研究课。

20220525-组织选择性必修三单元-课时教学设计研讨活动,牛海玲老师开设《三水统筹》的公开课。

20220620-组织考试命题分析活动

20220922-组织武进区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展示,林燕萍老师开设公开课。

3.举办了相关研讨的讲座(6个)

20210815-常州市暑期名师大讲堂活动《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20210823-负责武进区名师大讲堂《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国家课程实施方案》培训

20211014-赴常州市新桥中学开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讲座

20220315-对江阴成化高中开设网络讲座《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地理课程统整与实施策略》

20220607-参加常州市名师大讲堂活动

20220706-组织水沙运动与河床演变的讲座

4.形成了7个单元的课程统整讲义(如上)

5.积极相关资源相关资源20G

四、辐射效应

1.学科大概念的提出及相关实践活动得到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的赞同,多次在学科研讨会上提出这些思想。

2.在盐城、江阴等地方进行了推广辐射活动。

3.利用网络平台,在段义孚读书群、蓝月亮磨课群中进行深度交流,得到全国网友的认同。

五、存在困难与下阶段计划

1.线下与线上结合的平台与分享需要进一步加强。

2.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课程资源开发将进一步实施。

3.团结工作室的力量,大家共同做事、成长。